从中国农民到美国斯坦福大学高材生,从硅谷创业获得百亿元人民币财富到放弃资本热潮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朱敏的一腔热血只为科技报国。
1948年出生的朱敏,被誉为“中国硅谷创业第一人”、ZOOM等明星企业的创业导师。他和柳传志同属一代人,却在不同的商业环境下迎击着不同的商业课题。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拨远赴重洋的中国留学生,他一头扎入商业体系相对完善与成熟的美国硅谷,书写了一段带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
2020年7月21日,赛伯乐携手之江商学院,共同打造赛伯乐之江产业加速器。图为朱敏和与会人员分享创业经验。(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朱敏在美国创立网迅公司(Webex),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毅然回到中国,以风投“科创教父”的身份挖掘最具潜力的“科技驱动者”,先后投资中芯国际、每日互动、猪八戒网、聚光科技、微医等科创企业。
长期以来,国内忽略了对朱敏的关注与讲述。如今,当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惦记着“几捆白菜”时,反观现年72岁朱敏在国内“二次创业”的历程,似乎有更多的时代内涵可以去挖掘。
知青生涯锻造生命耐受力
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国际商务广场的一间办公室,简单地摆放着几张办公桌椅和一套会客沙发,背景墙上并无其他装饰,书柜里空空荡荡。
赛伯乐投资集团董事长朱敏身穿一件普通黑色大衣,卡其色裤子已显破旧。他瘦高、棱角分明、肤色黝黑、脸上皱纹深刻。他的办公用品只有一个外壳陈旧的iPad,相比而言,他更喜欢坐在会议桌前,与来访的创业者们讨论事项。
回国前,朱敏一手缔造的美国网迅公司在硅谷名声大噪,在互联网界几乎无人不晓。回国后,尽管已身价百亿元,他仍选择了回归朴素与简单,这一切都与他当年知青插队生涯紧密相关。
1966年,青春年少的朱敏在老家宁波读高二,他的理想是考上大学成为一名科学家,对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朱敏来说,不出意外,他的人生轨迹将朝着理想中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其他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一样,他被送到了边远的乡村“接受教育”。
朱敏没有想到农村生活如此难熬。春种秋收时,他每天从凌晨3点工作到晚上8点。收割水稻时,蚂蝗钻进裤腿,鲜血直流;沿河割完草后,睡在船上被无数蚊子折磨……
如今,谈起插队生涯,朱敏平和地讲述着。虽然插队期间已经结婚、生子,但他始终无法适应这种重复单调的体力劳动。
骨子里热衷学习的朱敏,通过努力掌握了修车技术,知青一年后,他便被安排进了车队。这依然是个辛苦活,但有趣一些。每天,朱敏要和其他运输工一起,用手拉车把硫酸、硝酸、汽油等危险品从仓库运到城市的各个角落。道路漫长、颠簸,木制的手拉车经常爆胎,或被货品压坏。朱敏向车队队长建议,由自己和妻子来承担调度与修车的工作。他甚至告诉队长,这样的好处是:夫妇两人的组合,因为女性的工分会被打六折,相当于给车队节约了成本。
朱敏在知青插队时期便展现了商业头脑。面对重复和无休止的体力劳作,朱敏时常仰望天空,扪心自问,人生命运就该如此吗?
终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凭借知青岁月养成的性格毅力和捶打出的生命耐受力,朱敏夜以继日复习功课,当年便考入了浙江大学拖拉机机械制造系。
但令朱敏没有想到的是,等到自己大学毕业,包产到户了,拖拉机没人买了。那是1981年,新四大件开始流行,朱敏被分配到了冰箱厂。
也是在1981年,IBM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个人电脑PC5150。那时的朱敏,压根不知道什么是电脑,他更不会想到,几年后,自己会被公派到斯坦福大学留学,此后还会在IBM编程,人生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求学斯坦福汲取科技营养
进入冰箱厂工作的朱敏,家庭稳定,妻子团圆,但进入人生平稳期的他却不安分地选择了继续求学。彼时,34岁的他以浙江大学管理系第一名的考研成绩获得公派留学斯坦福大学的机会。
朱敏的斯坦福之路有些冒进色彩。出国留学那一年,14岁的儿子朱磊考上了清华大学少年班,在朱敏的劝说下,朱磊放弃了清华就读的机会,跟全家人一起到了硅谷。一年后,朱磊考入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19岁时便从该校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一边求学,一边养家糊口,朱敏的压力可想而知。他先是找了份管理公寓的工作,房东有16套公寓,朱敏一家免费住一套,剩下的,由朱敏负责管理。收房租了,朱敏跟房客们喝酒试图拉近关系;房客吵架了,朱敏操着宁波口音的英语在中间做调解人。周末,朱敏也会接一些小时工的活儿,帮别人拔草、修篱笆等。
求学斯坦福期间,朱敏大开眼界,他的才华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那年夏天,我在学校教室走廊看到一则IBM急聘人工智能工程师的消息,很感兴趣。那是我梦想中的工作,但我对电脑一窍不通。”
暑假完了,广告还在,朱敏硬着头皮去敲教授的门。教授看着这个成绩全A的学生说:“我就在等你啊,你怎么不早点来?”教授当即任命他为项目组长。
由于没有计算机基础,在IBM,朱敏有问题也不敢问别人,只能向自己的儿子求助。朱敏后来能熟练编程便得益于这段经历,网迅的前身网络软件会议的程序有一大半是他自己写的。
那时的朱敏,一边在学校苦练内功,研习编程汲取技术营养,一边在校外从事数个兼职,逐步了解美国社会。这些都为他日后在IT领域大展拳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硅谷创业开启东方传奇
硅谷的很多方面都与技术紧密相连,充满奇迹、神秘且令人向往。这个一直走在全球高科技前沿的地方,控制着芯片与计算机等全球高科技领域发展的步伐与节奏,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在此求学的朱敏逐渐被硅谷文化影响。有一天,一个做ERP产品的公司通过朋友找到朱敏,希望他协助处理一个技术问题。从来都没听说过“ERP是什么”的朱敏经过一番钻研,居然成了这家公司里的技术权威,而且帮他们赢得了全球的一批大订单。
参与这家公司的过程给朱敏最大的收获,不是让他在技术上认识了ERP,而是不久之后,他看到了他前三十多年在中国从来没有见识过的企业生命轮回方式——一家叫作AFK的小公司被一家大公司收购。后者是美国ERP市场上近于垄断者的一个角色,不断有员工从它那里跳槽,推出功能创新、价格更便宜的产品,这家大公司再把它们悉数收购。
朱敏内心开始萌生创业的念头:“我也做一个创新公司卖给它,不是很好吗?”
1990年,硅谷已从独立的个人电脑发展到将电脑连接起来后的局域网,再到将局域网连到一起的广域网,电子邮件开始兴起。朱敏预感到网络世界上新的创业机遇来了。
1991年,Future Labs成立,这是第一家真正与朱敏血脉相连的企业,也是全球最早开始做多点式实时互动文档会议的软件公司之一。
又一个5年之后,朱敏选择将Future Labs以1300万美元卖给上市公司Quarterdeck。作为创始人之一的他分到了300多万美元,成功挖到第一桶金。
初步尝到创业甜头的朱敏并没有停下来享受百万富翁的生活,而是开启了第二段创业历程。1996年,朱敏认识了印度人苏布拉·埃亚。苏布拉·埃亚对朱敏提出的以客户端为出发点设计出具有互动功能的视讯软件感到十分好奇,认为做出这个创意软件的人一定是一位“奇人”,他们一见如故,经过多次沟通,决定合作,于是就将原来Future Labs的技术重新买回,作为新公司网迅的基础,朱敏出任网迅的掌门人。
创业初期,朱敏从中国聘来了三十名工程师。为了生存,一半人员做软件外包项目赚钱养公司,另一半人员从事公司的产品研发,以做到自给自足。而朱敏和合伙人苏布拉则不拿薪水达18个月。
1999年2月,网迅公司的主要产品Webex Meeting Center网络会议中心面世,业务步步攀升。当年第三季度,新产品Webex Business Exchang问世。网络多媒体系统彼时是一个新的领域,面临激烈的竞争。朱敏十分注重公司产品的推陈出新,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使得产品的功能更强,使用起来更方便。一年后,公司每隔一个季度就研发出一个新产品。
“网迅的关键客户是那些喜欢创新,喜欢在产业里寻求改变的人。”朱敏说。
让网迅名声大噪的是跟微软的几番争斗。由于当时与网迅直接竞争的是微软的Netmeeting(网络会议),而且凭借微软与波音同处西雅图,以及比尔·盖茨与波音董事长的深厚私交,波音等公司都使用了微软的产品。但网迅凭借优质的服务和技术产品,最终让波音、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等微软的大客户纷纷“倒戈”,而微软也不得不在2002年停止了Netmeeting业务。
朱敏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硅谷,最佳生存之道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革命。这在网迅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2000年,Webex在纳斯达克上市。朱敏也以发明“基于互联网的实时互动多媒体通讯技术”并拥有20多项专利而成为美国著名的科学家,该技术被全球著名IT顾问公司IDC称为“通讯史上的革命”。
2007年,朱敏将网迅以3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思科。
“创投导师”迈向科技的星辰大海
创业成功后,朱敏一头扎进了支持与培育中国科创企业的征途。
实际上,早在2004年之前,朱敏就以个人身份为他“喜欢”的年轻创业者们提供启动资金,一般投资额在5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之间。对他而言,做出此类投资有各种原因,大多数时候是因为他看好创始人,愿意支持他们通过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在引进硅谷著名风投NEA,投资展讯、中芯国际等一批优秀的中国科技企业后,2005年,朱敏归国创办了赛伯乐中国投资基金,投资领域主要定位在基于互联网与IT技术下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支持快速成长期的企业。
回国前朱敏带着一个问题,中国企业以怎样的方式走向世界最有利?是通过制造业去海外兼并收购,还是通过技术创新赋能走向世界前沿?
热衷于技术又经历了硅谷科创实践全过程的朱敏选择了后者。赛伯乐,犹如其名,朱敏将目光聚焦到一批在高科技、教育、医疗健康、旅游等数字产业领域内高速成长的优秀中国企业,如每日互动、聚光科技、微医集团、猪八戒网、ZOOM、正泰太阳能等。
回国后,朱敏有一次在浙大演讲,台下一个叫方毅的小伙子进入他的视线。此时的方毅刚刚开启创业,见到老学长在硅谷叱咤风云,创业归来时,方毅脸上写满了敬意。
几番交流后,朱敏在方毅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热衷技术革新、创业能坐得住冷板凳。”朱敏如此评价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我希望能帮助那些与自己当初有类似处境的创业者。”
如今,作为每日互动创始人,方毅将公司定位于一家融合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四大新兴产业的数据智能公司。目前公司市值已超过百亿元。今年疫情暴发时,方毅带领团队即刻开展了大数据防疫的工作,为相关部门提供大数据支持。
类似的投资经历,还有微医集团。这是一家目前全国最大的医疗健康科技平台,累计服务超过8.1亿人次,估值超过55亿美元,被美国咨询公司CB Insight评为全球排名第一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它的创建者、微医集团董事长廖远杰视朱敏为最具眼光的天使投资人。“半个小时谈完,还没签订协议,第二天钱就到账了。”
尽管不少科创成长性企业视朱敏为业界导师,但熟悉朱敏的人都称呼其为Min,当红明星公司ZOOM的CEO袁征便是其中一位。“Min,我很怀念我们一起创建Webex的日子。创业初期,我们通过技术创新走向成功,那才是最幸福的日子。”作为昔日一同创业的战友,袁征时常通过微信和朱敏交流。
在朱敏看来,一家伟大的企业,不仅要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要承担起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这不仅是为企业发展储存技术,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所在。
尽管在国内也有失败的投资案例,也有被欺骗的商业经历,但朱敏更在意自己的初心。他时常提及,“科技向善,科技应造福人类。”
当年两万美元公派出国,归来时,朱敏捐赠了1000万美元给母校浙江大学。这是他回馈母校的方式,也是对国家与改革开放心怀感恩的一种表示。朱敏说:“国家给了我两万美元去斯坦福大学读博士,是对我个人的天使轮,500倍的回报是最基本的啊!”
如今,朱敏身上仍保留强烈的草根性,甚至常常被人误解为“骗子”。他常年开着一辆奥迪A6,衣着简单。开会开晚了,朱敏就自己打车回家,常常被小区保安当成非请勿入的闲杂人等,因为他“看起来太不像有钱人了”。
然而,纵观朱敏海内外的履历,他为科技创新而生,并不痴迷于急功近利、不热衷于短期变现,而是在长周期视野下赢得技术变革带来的更大收益。他的人生一直朝着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前行,实现从“从0到1”的突破。
来源:经济参考报